欢迎来到伟德BETVlCTOR1946官网
行业资讯
山东公共建筑节能率提升至78% 新标准8月1日起施行
2025-05-09

4月11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解读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记者从通气会了解到,今年8月1日起,山东将在全国率先执行公共建筑节能78%的设计要求,能效水平将较现行标准提升20%以上。
记者从通气会了解到,《标准》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发布到实施预留近6个月的过渡期,按照住建部要求,过渡期内,即8月1日前,鼓励有条件的工程项目按照新版《标准》执行。自8月1日起,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新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含因设计变更等原因重新报审)的,执行新版《标准》;8月1日前,已经通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项目,可继续执行2019版标准;8月1日前,已经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但尚未完成审查的项目,鼓励按照新版《标准》调整设计文件后重新报审。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要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5155-2025业经审定通过,于2025年8月1日开始实施。一起来了解一下内容吧!

编制目的


1.推动山东省住建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尽早实现,进一步提升公共建筑能效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持续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2.结合山东气候和资源条件,与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相协调,体现全省建筑节能技术水平和绿色节能低碳发展优势。

3.全面总结分析《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5155-2019执行情况,提出“能碳双控”设计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主要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1.总则
明确了标准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总体设计原则。

2.术语
包括标准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定义。

3.基本规定
明确了公共建筑的分类、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属划分,规定了建筑设计文件包括的重点内容;明确了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的技术路径等内容。

4.建筑与建筑热工
规定了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设计、遮阳设计、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围护结构细部构造设计以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等内容。明确了透光围护结构通风换气设计技术要求以及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提高了围护结构各部位的热工性能限值;规定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前,应满足的前置条件等内容。

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规定了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室内供暖系统、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监控和计量的节能设计要求。新增双工况制冷机组和高出水温度冷水机组的能效限值;提高了设置排风热回收的新风量的比例和热回收效率。

6.给水排水
规定了给水排水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明确了生活给水热水计量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效率要求、燃气锅炉热效率要求等内容,规定了生活热水系统热源的选择原则。

7.电气
规定了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以及电能监测与计量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明确了变压器、电动机及交流接触器的能效等级,降低了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对照明、电梯、风机水泵等设备提出了节能控制要求。

8.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规范了可再生能源建筑选择及其应用规模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太阳能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水热型中深层地热供热系统和井下换热型中深层地热供热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设计要求。

主要修订内容

1.提高了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

2.提升了围护结构主要部位的热工性能,细化了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遮阳设计要求;

3.增加了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计算要求;

4.全面提升了锅炉、制冷主机、多联机等设备的热效率、性能系数及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以冷源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EERop)替代了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

5.完善了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热源的指标要求;

6.大幅降低了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提高了电动机、交流接触器等的能效水平;

7.明确了太阳能系统设置的面积要求;新增了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8.补充完善了相关的附录资料。

1.建筑本体在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和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T5155-2019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节能措施和创新技术的应用,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在全国各省份中率先达到节能率78%设计要求。

2.标准首次引入了建筑能耗与碳排放双控的设计理念;首次提出了新建公共建筑用能系统除集中供暖外,宜采用全电气化设计的理念,充分发挥电力在建筑终端消费清洁性、可获得性、便利性等优势,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

3.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强制安装太阳能系统,提出空气能应用要求,在浅层地热能利用基础上,鼓励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建筑节能材料推荐:樱花外墙岩棉板      洛科威岩棉板       石墨聚苯板

No:83205